怀梆
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因其发源于明朝怀庆府一带,故称怀梆,亦称“怀庆梆子”、“老怀梆”。怀梆成形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属于梆子腔体系的稀有剧种,长期流行于民间。怀梆剧的唱念语音是以覃怀方言为基础,用词发音简、硬、直、快,通晓明白,不事奢华,口语化、大众化的特点明显突出,给人以原始生态感。怀梆以曲牌与板腔结合,以唱、念、做、打为表演手段,广泛吸收说唱、歌舞、武术、杂技等姊妹艺术,形成了严谨的表演程式和完整的梆子戏体系。
怀梆剧目题材广泛,多以历史故事为主,取材于唐宋时期的最多,如《汾河湾》《二龙山》《李元龙征南》《大登殿》等。传统代表剧目有《汉宫血泪》《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反西京》《红珠女》《老少换》《对花枪》等。怀梆乐队由打击乐和民族管弦乐组成,近年来逐步有西洋乐器融入伴奏。打击乐常用乐谱有紧急风、四击头、乱槌等。管弦乐常用曲牌有大游场、二八游场、小桃红等50余首。主要伴奏乐器有低桩大弦(尖弦)、高胡、梆子等。其唱腔锣鼓经“叫锣”是怀梆艺术独有的。
明末清初,怀庆商帮在京津、武汉等地设立会馆,怀梆戏前往助兴,声名远扬。新中国成立后,古怀庆府地区业余怀梆剧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5年,沁阳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怀梆艺术专业表演文艺团体——沁阳怀梆剧团(后划转为沁阳市怀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近年来,沁阳市怀梆剧团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大赛、展演,为保护、传承怀梆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5月,“怀梆”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