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沁 阳 市 七 届 人 大
二次会议文件(十五)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8年1月19日在沁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毛文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市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党建统领全局,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新一届政府的良好开局。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10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0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8亿元,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300元、17400元,增长8.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2亿元,增长8.1%。
一年来,我们抓投资、扩开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开放招商取得新成效。创新招商方式,成功举办沁阳市大数据产业园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会、中国云计算产业国际发展大会;引进和光光电、纯电动汽车、无人智能设备、赛诺优农智慧农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沁澳电解铝重启扩建、大数据服务器等30余个前期项目正在积极跟踪洽谈。全年累计引进项目71个,总投资147亿元;到位省外资金71.1亿元。项目建设积蓄新动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231个,完成投资199.7亿元。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正驰塑业、中创钣金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等146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正效二期、和光光电等124个项目开工建设,国家电投2×100万千瓦发电机组、河南兴发铝模板、鹏海保税博览城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集聚平台汇集新优势。加快推进燃气管网、热力管网、国家电投供水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集聚区道路、水、电、气、热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承载力进一步提升。2017年,预计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7亿元,同比增长13.8%;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9.1亿元,增长39.6%。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十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居全省第四位。
一年来,我们抓转型、提质效,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按照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能转换的“三转”要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预计三次产业比为5.3:64.2:30.5,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工业转型迈出新步伐。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蛮蛮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用,成为小米、奇虎360、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知名用户数据服务商,云计算产业走在焦作,乃至全省前列。强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河南超威、晋煤天庆等5家企业荣获焦作经济效益奖,河南兴发成为我市第一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2家,同比增加14家;税收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4家,增加3家,超亿元企业达到2家,其中河南超威全年税收突破3亿元,并被评为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企业。以新能源、现代化工、有色金属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为支撑的多元化现代工业体系正在形成。我市首次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现代农业获得新发展。积极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新建千亩方3个,粮食总产量达34.1万吨。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604家、124家,省、市龙头企业达到13家;积极探索农事服务模式,成立为农服务中心2家,开展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土地1万余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7%,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现代服务业实现新提升。全面开展神农山景区5A整改提升,神农山一索改造项目建成投运;深入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赵寨神农小镇、盆窑黑陶小镇等特色小镇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发展现代金融,中原银行沁阳支行开业运营,农信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基本完成;增设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平台,建成“一网三平台”信用体系,金融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级金融机构达到35家,实现融资170亿元。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谋划储备天鹅湖改造提升、怀府商贸街区、水上公园等项目17个,沁河坊商业街二期主体建设基本完成。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喜买网沁阳服务站、慧聪网沁阳产业带综合电商平台搭建完成,为300家企业撮合交易信息9000余条;阿里村淘后来居上,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居全省前列。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5亿元,增长9%。
一年来,我们抓改革、重创新,内生动能持续激发。坚持借助外力与激活内力相结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改革创新,最大限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点改革全面深化。扎实推进简政放权,企业负担明显减轻,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市乡财税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进一步强化依法综合治税,财税收入质量全面提高,财政总收入完成23.8亿元,增长24.3%,其中全口径税收收入16.1亿元,增长30.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7亿元,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8.3亿元,增长19.6%,总量和增幅均居焦作六县(市)首位;沁园办事处、柏香镇财税收入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率先实现“三十五证合一”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积极推进“先照后证”,新增市场主体446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56.4亿元。持续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有序开展,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出台“英才计划”,实施22条“人才新政”,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引进高层次人才13名。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政策文件,设立科创服务中心,先后与中铝协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铝协会河南铝深加工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挂牌成立。加大投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全年申报专利217件。河南超威、永威安防被认定为省创新龙头企业,泰利机械、天益化工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3家、9家、10家。风险隐患有效化解。优化政府投融资平台,整合了“沁北建投、城乡投、中收金投、投资集团”4家国有一级平台公司。强化政府债务管理,控增量、去存量、降风险,置换高成本短期融资2亿元。严格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行为,全市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年来,我们抓统筹、促均衡,城乡面貌持续改善。以城市建设提质工程为重点,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乡规划更加健全。《沁阳市城乡总体规划》报省政府待批,即将结束我市近20年没有法定城乡总体规划的历史。41个专项规划、乡村规划加快编制,规划体系建设走在焦作市前列。规范规委会运行,率先在焦作市实行规委会票决制,规划决策与实施更加民主、透明、科学。城乡功能更加完善。总投资26.5亿元15大项42个城市提质项目顺利实施,累计完成投资25.1亿元。建筑垃圾处理场、县东街雨污分流、东关大街南延、工业路西延等项目建设完成,沁工路、公厕中转站等项目开工建设,铺设供水管网20公里、燃气管网110公里,中心城区管网覆盖率达85%以上。积极创建河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改建农村公路59.4公里,完成乡村土路连接干线公路硬化47.3公里。城乡环境更加靓丽。深入开展“全城清洁”、校园周边环境、街边流动摊位等集中治理行动,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清理拆除违章建筑1000余处,城乡发展秩序不断规范。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获得1亿余元上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一年来,我们抓源头、守红线,生态文明持续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PM10、PM2.5和优良天数实现“两降一升”,其中PM2.5和优良天数排名位居焦作六县(市)第一;全面启动水污染治理,4个断面出境水质达标率提高到75%。水系建设有序推进。“引丹入城”工程建成通水,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沁北供水管线初步建成具备临时供水条件,小浪底北岸灌区调蓄湖、河口村水库供水、九渡水库等项目有序推进,沁河城区段生态治理项目即将开工,“三水润沁”迈出坚实步伐,顺利通过河南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验收。生态建设不断提升。巩固北山治理成果,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治理绿化总面积达到3326亩,超额完成焦作市定任务。深入实施全域绿化提升工程,完成四旁植树34万株,飞播造林1万亩,人工造林6207亩,封山育林1034亩,全面完成焦作市下达的高速和干线公路绿色廊道建设任务,被评为公路绿色廊道建设先进单位。
一年来,我们抓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持续提高。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期盼,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2017年累计投入各项民生资金21.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7%。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创新实施“三业五助一兜底”精准扶贫模式,全年投入各项扶贫资金181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74个。探索实施“互联网+精准扶贫”,依托河南蛮蛮云开发建设“三业五助一兜底”大数据平台,中国社会扶贫网首个信息服务点揭牌仪式在我市举行。开展整村授信”小额贷款、企贷企用、“保险+扶贫”等信贷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868户3388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2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外国语中学新校区、实验小学新校区、实验幼儿园新园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5名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占焦作总数的42%,中招24项评价指标中23项稳居焦作六县(市)第一。深化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开通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远程会诊服务,零差率销售药品11306万元,让利1815万元;持续推行“先住院、后结算”诊疗服务,惠及群众41583例,享受比率达79.4%。文体事业有了新发展,图书馆新馆开放投用,投资563万元为170余个村(街)增配健身器材600余件,市怀梆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作为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和河南省稀有剧种焦作市唯一代表首次进京展演。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人数达42.5万人,补偿2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2.6万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6.5万人。加大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帮扶力度,全年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592.5万元。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60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持续推进平安创建,全面加强安全监管,扎实推进矛盾排查和积案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荣获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优秀市、全省创建无邪教示范市、省级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省十九大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统计、工商、质监、人防、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史志、老干部、关工委、老区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砥砺奋进、克难攻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一些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有力保障了经济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努力、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沁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沁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农业经济质效没有较大突破,工业经济占比依然偏重,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和省市平均水平,还未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融合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传统产业内生动能不足;新兴产业培育迟缓,引领示范作用较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没有明显优势,支撑转型发展的后劲不足;环保、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趋紧,实体经济振兴乏力。三是公共服务不够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交通、集中供暖等方面的民生短板还很多,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要。四是风险防控难度加大。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刚性支出持续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安全生产、环境治理、信访维稳、金融债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五是干部作风仍需转变。少数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乱作为的现象依然存在,抓落实的力度和破解难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回避、不懈怠,下大力气认真解决。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更是我市实现高质量发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攻坚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标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焦作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一小步、两大步”奋斗目标,积极对接河南省“三区一群”和焦作市“四城四区”战略布局,按照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能转换“三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党建统领全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加快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重点,扩大开放、创新驱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着力做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平衡,在确保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沁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焦作市下达任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按照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跻身全省前30强目标,力争发展速度更快一点、发展质量更好一点、发展水平更高一点。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扩大开放、项目带动,着力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一是深化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源动力。聚焦先进发达地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聚焦500强与行业龙头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等重大战略布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紧盯电子信息、新能源、铝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探索实行股权招商、并购招商,积极开展节会招商、园区招商、定向招商,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到位省外资金77亿元。二是激活项目引擎,增强核心拉动力。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和产业导向,谋划储备项目200个,力争一批项目纳入中央、省规划盘子。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统筹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向重大战略项目倾斜,确保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全面加快国家电投2×100万千瓦机组、正效二期、中创钣金智能制造产业园、河南兴发铝模板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建成或部分建成项目10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90亿元。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转型承载力。启动实施沿太行高速公路沁阳段项目建设,全面加快焦克路“二改一”、沁工路、河口村水库供水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程,积极争取国家增量配电网建设试点,进一步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探索开展产业集聚区企业分类综合评价,配套实施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和监管服务措施,引导企业对标改造、加快转型。重点加快信息产业园、文旅科教产业园、新能源和静脉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力争集聚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0亿元,税收收入超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155亿元,主导产业占比达到35%,努力进入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
(二)坚持转型升级、做强实体,努力推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一是致力构建现代工业新体系。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绿色创新、融合提升,逐步提高工业经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强、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力争2018年底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超30亿元2家、超50亿元1家。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规划建设精密铸造产业园、复合材料产业园,积极推进泰利机械、沁阳一机等企业开展装备更新、技术升级,努力以存量优化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新兴产业跨越发展,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支持河南超威、河南中创等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重点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二期、和光光电、智能终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多点支撑、多元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致力构建现代农业新体系。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开展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调整优化种养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林果和四大怀药。依托广西田园、河南怀裕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化综合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产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快推进赛诺优农智慧农业、昊博润农业等项目,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以四大怀药为主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三是致力构建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完成商业银行挂牌运营;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系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市政民生领域的合作,提高政策性融资比例;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资本市场融资不低于30亿元;加快沁北建投企业债发行,确保今年一季度成功发行;完善“一网三平台”信用体系,创建河南省普惠金融试验区。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力推进与北京东方园林的战略合作,融合现代农业、生态水系、特色小镇等多种元素,开发建设一批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文化体验等精品项目;加快景区配套设施升级改造和智慧旅游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黑陶小镇、赵寨古街、九渡村传统村落等项目,逐步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特色商业区推进速度,启动特色商业区中原风味饮食城、药王庙修复修缮等项目建设,推进大型演艺厅、天鹅湖改造提升、文博园、覃怀书院等项目,着力打造综合性商业中心。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和鹏海保税博览城等项目,培育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坚持深化改革、激活要素,全力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一是发力供给侧,推进质量变革。扎实抓好“去降补”工作,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引导煤炭、造纸机械等过剩、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科学处置“僵尸企业”,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三地一山”改革,加快实施沁阳市南太行生态综合开发示范区项目,促进耕地等级提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释放土地资源潜力。二是着力放管服,推进效率变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取消和调整制约经济发展、束缚企业活力、影响群众创业就业的行政审批事项;落实降税减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乡财税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充分激发、调动乡级抓投入抓增收的主动性、积极性,力争更多乡(镇)办事处财政收入超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多证合一”,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农村农业、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其他领域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保障投入比重,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三是饬力创新驱动,推进动力变革。鼓励企业持续加大原创性研发投入,重点支持超威正效、河南兴发、晋煤天庆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超威电源、永威安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地标企业集群。设立科技企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奖励基金,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产学研对接,以河南超威电源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为载体,积极培育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大力引进各类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实体化、资本化。深入实施“英才计划”,坚持培养、引进、激励并举,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加速经济转型提供智力支撑。
(四)坚持城市提质、乡村振兴,致力统筹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健全完善规划体系。加强沟通对接,力争《沁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尽快通过省政府审批;编制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各项专项规划;加快推进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空间框架体系。二是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推进覃怀路、神农大道、沁温路改造,城市公交站台、宋学义公园和第二、第四水厂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着力提高城市辐射力、承载力。抓好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总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积极推进沁河城区段生态治理、护城河改造、湿地公园、城西调蓄湖等项目。深入开展“城市双修”,启动南门街、北寺街道路两侧立面改造工程,实施城区主干道行道树、花坛、游园绿地补植;推进丁庄、特色商业街区等城中村与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建业春天里、沁河坊二期三期等高品质住宅小区建设,努力在传承古城肌理的同时,彰显时代魅力。深化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发挥好数字化城管作用,探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着力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优化、科学规范、高效有序的城乡治理新机制。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全域乡村振兴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农村气化率。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具体政策。突出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加快推进国际科教小镇、蛮蛮云桃源小镇、朱载堉音乐科技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以袁屯、赵寨、东义合、盆窑等重点村建设为带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确保2018年全市宜居乡村、美好乡村创建率分别达到50%、20%。完成村级换届工作,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社会全面进步。
(五)坚持突出重点、强势攻坚,奋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积极防控政府债务风险,有序化解债务存量;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从严控制债务增量;扎实开展综合治税,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纪律等手段,强力推进政府债务清欠和税收专项整治工作,深挖财税存量资源;全面开征水资源税、环保税,实施企业法人本地化,发展培植新税源,持续增加收入,增强债务偿还能力;进一步整合各类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市场化、股权化改革,探索开展公共资产证券化,拓展融资渠道,形成良性循环。主动防范金融风险,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降杠杆、治乱象、抓规范、强监管,建立完善金融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引导企业强化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管控,优化债务结构。全面排查企业风险,逐企制订化解方案,积极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二是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严格按照“四个一”要求,围绕“三业五助一兜底”工作重点,持续深化“1347”扶贫蹲点机制,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救急纾困和内生脱贫相结合,注重发展短平快项目和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强化正向激励,改进帮扶方式,加强技能培训,增强造血能力,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向深度贫困人口聚焦发力,解决最困难、最有代表性的贫困户的问题,为扶贫工作提供解决问题的标杆和示范。发挥大数据平台管理、分析、调度、考核作用,借助中国社会扶贫网优势资源,扎实推进精准高效扶贫,确保完成2318人脱贫。三是强力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力推进工业企业、煤炭市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管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流清洁行动暨沁河生态保护综合整治行动,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市控断面达标。启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编制,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着力加强生态体系建设,巩固北山治理成果,加快生态恢复;实施全域绿化提升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公路绿色廊道建设。
(六)坚持共建共享、普惠民生,倾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需求。一是持续提升保障能力。统筹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探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城乡居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医疗救助的有序衔接,持续提高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帮扶力度。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提高社会救助保障能力。二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进“全面改薄”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重点推进外国语中学新校区、实验小学新校区、实验幼儿园新园区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引进培育工程,持续提高教育质量,“双一流”录取人数超100人。完成中职学校优化布局,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职教发展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继续深化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完成人民医院新病房楼、中医院新建门诊楼、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等项目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博物馆新馆建设,全面搭建无线电波、数字网络、线下百姓舞台三大平台,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强化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管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强化社会治理创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卫生、校园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平安沁阳”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将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大的决心、更严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持之以恒建设人民满意的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深化诚信政府建设。坚持把诚信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谨慎承诺、诚信履诺,说到做到、不放空炮,强力捍卫政府的公信力,以政府诚信带动社会诚信,营造公平正义、重诺守信的社会环境。健全完善政务诚信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守信践诺、公务人员诚信、政务诚信评价等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招商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标投标、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政务诚信建设,牢固树立政府公开公正、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二)深化责任政府建设。坚持为民负责,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重点项目应民而立,重要工作为民而行。坚持务实履责,始终从实际出发,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高效尽责,严格目标管理,完善督查机制,强化问绩问效,坚决向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等行为“开刀”,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制轨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跟踪反馈,把政府决策体现为汇民意、集众智、凝共识的过程,持续提高每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四)深化廉洁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八项规定”,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驰而不息纠“四风”,锲而不舍转作风。持续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强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惠民资金、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管,扎牢制度笼子。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预算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坚决反对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凝聚力量、赢得民心。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统领,锐意拼搏进取,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开启沁阳争先进位、再铸辉煌,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重要词语解释
1、一网三平台:“一网”即诚信沁阳365网站;“三平台”即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查询平台、农村信用信息数据查询平台、普惠金融精准扶贫平台。
2、三十五证合一:即在“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17个部门的30个涉企证照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上。
3、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4、三业五助一兜底:“三业”即产业、就业、创业;“五助”即金融助、保险助、企业助、慈善助和社会助;“一兜底”即政府“全方位兜底”救助模式。
5、一小步、两大步:“一小步”即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和焦作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在全省、焦作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两大步”即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和焦作市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在全省具有重要影响的创新型城市,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让沁阳在中原崛起中更加出彩。
6、智能工厂:即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工厂的办公、管理及生产自动化,达到加强及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安全生产、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外界联系、拓宽国际市场的目的。
7、数字化车间:即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生产车间的综合应用,它将数控设备与工艺设计系统、生产组织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形成综合信息流自动化的集成制造系统,从整体上改善生产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制造系统的柔性,提高数字化设备的效率。
8、三地一山改革:即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和北部山区治理。
9、双随机、一公开:“双随机”即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一公开”即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0、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1、城市双修:即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
12、1347扶贫蹲点机制:“1”是指围绕一个体系,即沁阳“三业五助一兜底”脱贫攻坚体系;“3”是指突出三大原则,即“扶贫蹲点日”活动突出精准高效、突出扶志扶智、突出重点难点;“4”是指明确四类任务,即蹲点日活动中县级干部任务、市直机关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和帮扶责任人任务、乡(镇)办事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务、村级脱贫责任组组长和驻村第一书记任务;“7”是指做到七个到位,即蹲点日活动按照七步工作流程,做到主题确定到位、对接部署到位、组织学习到位、入户帮扶到位、碰头反馈到位、总结点评到位、落实通报到位。
13、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保护和治理。
14、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15、县域医共体:即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运行机制,打造新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力争“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沁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8年1月1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