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2-03-12 来源:人大办

沁阳市六届人大  
一次会议文件(十六)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3月2日在沁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市 长 魏新洪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是2007年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的。五年来,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沁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四化”目标,大力实施四大战略,科学引领,求实创新,埋头苦干,勇争一流,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开启了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的新征程。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8.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6亿元,是2006年的3.6倍,年均增长3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20%。综合经济实力由2006年的全省第九位跃升至全省第四位。  
    ——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11年,限额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92家,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64.9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2.5%。实现利润59.7亿元,是2006年的2.5倍,年均增长23.4%。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25家,较2006年增加65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21家,较2006年增加17家。  
    ——财政收入实现新突破。财政收入五年累计完成62.6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是2006年的3.2倍,年均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6%;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6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6%。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895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19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5.4%。  
    ——农业工作亮点增多。粮食总产量达到33.1万吨,较2006年增产2.6万吨,连续五年实现丰产丰收。专业合作社达到336家,较2006年增加318家,农民组织化程度全省领先。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到3.95亿元,建成重点水利工程项目57个,我市被评为全国水利工作先进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7.3万千瓦,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中心城区由2006年的18.1平方公里扩展到2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36.6%提高到51%。房地产开发面积超过46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超20亿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电、水、气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修、改造城市道路63公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 %。城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8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荣获河南省园林城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五年来,政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过去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持续转型提升的五年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沁阳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铝电集团、沁澳铝业等骨干企业实现战略重组,成功引进神火集团、昊华集团、浙江超威、晋煤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一大批投资超亿元、超十亿元的大项目建成投产。工业体系由铝工业和造纸、皮革、玻璃钢、造纸机械等传统产业为支撑,转变为以新能源、现代化工、电动车及动力电池、铝及铝深加工、复合材料、造纸装备及造纸、光电信息等产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现代化工产业做大做强,昊华烧碱、聚氯乙烯生产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规模全省第一、全国第六。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产业支撑强劲,河南超威纳税突破1.5亿元,电动车用蓄电池产量全国第一。光电信息产业迅速成长,集聚企业20余家,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光伏产业快速膨胀,光伏玻璃出口欧洲份额占全国80%,聚光光伏科技含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铝深加工水平全省领先,产业链条拉长拉宽,实现了由初级到高级、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变。复合材料、造纸装备等传统产业优势更加凸显,永威公司防火装饰板产量亚洲第一。沁阳一机12米宽幅烘缸生产线,规模国内最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崇义轻工成为造纸装备行业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18%。我市被命名为中国耐蚀产品研制示范第一市、中国造纸机械之乡。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76%提高到83.5%。  
    农业现代化稳步实施,农业综合效益逐年提升。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反哺农业。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五年共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涉农补贴2.9亿元。被纳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中的高产巩固区。经济作物复种面积达到25万亩,形成了10大种植示范园和5大养殖基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5家,较2006年增加28家,焦作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建成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6个,省级无公害产品达到7个。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土地流转中心,敲响了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拍卖第一槌,被誉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一面“旗帜”。争取到首批“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试点县”项目,玉米机收率达到85.5%。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对静应湖、逍遥水库等进行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5万亩,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17连冠。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被评为河南省林业生态市、省级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三产多元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实现质的飞跃。神农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山前经济拓展区详规编制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开工建设。门票收入、游客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荣获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等称号。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拥有运输企业45家,仓储面积2.8万平方米,逐步形成了以服务沁北产业集聚区的工业物流企业带,以服务商贸和大型批发零售市场的市区物流企业群,以服务乡村居民生产生活为主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宏晋、兰煜等大型煤炭物流企业成功落户,全市年煤炭中转量达到4000万吨,成为没有煤矿的“煤炭大市”。传统服务业繁荣活跃。全省首家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工作,被确定为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市。开工建设五星级亿万国际饭店、联盟大酒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达到360个,覆盖率达到90%,走在全省前列。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13.3万台,补贴3632万元,户均销售比例居焦作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06年增长68.9%,年均增长11%。  
    (二)过去五年是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五年  
    对外开放深度拓展。环境赢商战略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国化工、晋煤集团、北京金隅等8家全国500强和广东兴发、浙江超威、山西纳克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成功落户。五年累计引进项目420个,总投资达到376亿元,引进市外资金达到276亿元,被确定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市,荣获第二届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等称号。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深入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五年来实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567个,完成投资308亿元。昊华“双四十”、思可达超透太阳能光伏玻璃、尚宇三氯氢硅、盈硕LED等507个项目建成投产。项目数量、科技含量、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屡创历史新高。一期投资42亿元的晋煤天庆现代煤化工项目全面开工。策划对接中原经济区重大项目615个,总投资达到2500亿元,居焦作各县市之首。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共申请国家专利911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家,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超威公司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全国领先,参与国家行业环保标准制定。物理法生产多晶硅试验成功,技术全球领先。思可达建成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永威公司成为“中国名优防火装饰板研发(生产)中心”,昊华、屹峰、崇义轻工3家企业入选全省“百高”企业。  
    集聚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编制完成了沁北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空间发展规划,建设了煤化工、氯碱化工、氯氢化工、铝精深加工、太阳能光伏、复合材料等六大产业园区。在全省率先完善内设机构,组织架构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投资35亿元强力推进路网、气网、电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沁北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383亿元,较2006年增长288%。完成利税56亿元,较2006年增长278%。入驻企业达到452家,较2006年增加289家。连续两年位居河南省十强,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区100强、全国最佳投资服务环境工业园区和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河南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沁南产业园区,太阳能光伏、高档包装、光电信息等专业园区发展壮大,申安照明、LED支架等项目成功入驻,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62亿元,税收2.3亿元。“一区两园”、“北大南高”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三)过去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  
    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了《沁南新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重点中心村规划,全覆盖、相协调、易实施的现代城乡发展体系逐步形成。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建设资金由政府投资为主向社会化、多元化投入转变。投资5.4亿元的“六路一中心”工程全面竣工,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八路一园一中心”的工程快速推进,现代化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行正常,第三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对护城河、小官河进行了全面整治。全面启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实施公益项目339个,支付补偿资金1638.4万元,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全省唯一的“二改一”工程常付公路和沁河特大桥全线通车。卫柿路、温邵路等干线公路全面大修,完成郑常路、紫黄路、焦克路等干线公路中修,建成县乡道路486公里,农村公路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实现了“组组通”。  
    城乡建设持续加快。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开工建设城市高档住宅小区40余个。亚星盛世、锦绣江南等20余个社区建成投用。普罗旺世、玫瑰城等项目推进顺利,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创新模式加快沁南新区建设,面向全国开展了体育中心、滨河公园、行政中心、沁河生态治理、城市水系等五大工程设计竞赛活动。旧城改造卓有成效,丁庄、廖屯、护城等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田园新城、和谐家园、水岸花园等高档安置小区进展顺利。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2个,推进水、电、路、气等资源城乡共享,城乡一体化步伐全面加快。  
    (四)过去五年是坚持先行先试、推动创新发展的五年  
    资本运作活力迸发。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成功实施了资本活市战略,2009年以来全市融资规模突破100亿元。吸引14家市外银行来沁开办业务,成功引进焦作商业银行沁阳支行、江南村镇银行。中原证券、平安保险在沁挂牌营业。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现直接融资3.4亿元。积极谋划运作,在全省唯一成功争取到省“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资金6.1亿元。探索项目建设融资新模式,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大力开展诚信体系建设,金融资本市场繁荣活跃,我市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市、河南省优秀金融生态市。沁阳资本活市经验在全国推广。  
    高端人才涌入汇聚。深入推进人才兴沁战略,实施柔性人才机制,形成了人才竞相涌入、智力广泛汇聚的磁吸效应。开展“百名硕士进沁阳”活动,设立500万元科技专项基金、100万元人才奖励基金,通过奖励住房、政府津贴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参与沁阳发展的积极性。两名“两院”院士、10余名留学生、200余名专家受聘于我市企业。认真开展“136”企业家培训计划,培训人数达1800余人,造就了规模大、结构优、素质高的企业人才队伍。  
    土地供给有序高效。认真落实土地开发利用“三项机制”,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复垦开发土地补充耕地,连续12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大力推进撤村并点工作,成功搬迁集聚区内三个村庄,保障了项目建设用地。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不断提高投资强度,荣获河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称号。  
    (五)过去五年是着力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五年  
    教育更加均衡。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深化课堂改革,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全市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全面消除D级危房。一中新校区和一小、二小教学楼投入使用,新实验中学和市委党校开工建设。高考上线率连续五年位居焦作市首位,中考成绩稳居焦作市第一。焦作第一所民办高校——焦作工贸职业学院对外招生,永威国际职业学院积极筹建,成功创建河南省职教强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  
    医改更加深入。全面启动全国县域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及一体化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严格控制过度医疗,实行“按病种”付费,群众就医费用平均下降20%,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投入运行,病房楼开工建设,对12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完成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307个,群众就医环境大为改善。  
    文化更加繁荣。强力实施农村文化资源共享、“2131”电影放映、新农村书屋、有线电视“百村万户”和“村村通”等工程,新华书店成为全省第一家图书卖场连锁示范样板店,“乡村总动员”活动广受欢迎,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荣登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榜首。大力加强体育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有体育设施,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河南省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等称号。  
    计生服务更加优质。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推进“优生工程”,出生人口性别比逐年下降,市乡村三级服务机构建设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  
    保障更加有力。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五年累计补偿268.8万人次、1.73亿元。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40元、120元,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1.4亿元。保障性住房面积达到15.7万平方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城乡低保、城乡医保、养老保险等为主的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全省首家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受到焦作市通报表彰。  
    社会更加和谐。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荣获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和乡(镇)办事处食安办,聘任村级食品安全监督员,构建了市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在焦作市率先建成了道路交通、医患和劳资纠纷等专业调委会,创新并完善了乡镇综治管理服务中心,推行农村“三道防线”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格局。荣获河南省信访工作成效显著市称号。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和中原平安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道路安全整治,荣获全国一级平安畅通市称号。审计、工商、质监、统计、人防、档案、史志、助残、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老区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苦奋斗,五年的积极探索,五年的开拓创新,开启了沁阳发展的辉煌篇章。历经五年的发展与磨砺,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沁阳经济更加繁荣,城市更加靓丽,百姓更加殷实,社会更加和谐。五年来,我们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县市、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河南省政务公开示范市等省级以上荣誉300余项。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沁阳调研期间,评价我市“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很有实力”、“班子奋进、社会和谐”。焦作市委书记路国贤同志在充分肯定沁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给我们提出了“五个示范引领”的殷切期望。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沁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为沁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保持较快增长中实现转型升级还面临诸多困难。二是土地、能源等要素供给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三是民生改善的任务仍较繁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容忽视,监管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四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力和作风建设仍需进一步改进,少数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抓落实力度不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市加速发展、争先进位的关键时期,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实现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根据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六个示范引领”为载体,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资本活市、人才兴沁、环境赢商”四大战略,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产多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新路,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努力建设中原名市和全国知名城市。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建设实力沁阳。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五突破、一高于、一率先”(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突破600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突破40亿元,力争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突破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突破1.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五年累计投资突破1500亿元。主要人均经济指标高于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率先达到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三强,跻身全国百强,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  
    ——建设活力沁阳。率先形成较高水平的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新型工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0家,超百亿企业5家,超50亿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农户达到80%,组织化程度全国领先。建成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我市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繁荣发达,物流业发展迅猛,我市成为豫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  
    ——建设魅力沁阳。沁南新区全面开发,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落户,促进城区人口集聚,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经济互动并进。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老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达到90%,城市集中供暖工程全面展开,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0平方米。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9%。挖掘弘扬沁阳传统文化,全面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文化城市形象得到塑造。成功创建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市,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建设和谐沁阳。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收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居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社会利益协调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围绕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必须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做到“四个第一”:  
    ——坚持把求实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勇于打破瓶颈制约,善于创新体制机制,让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解放思想中深化,让转型提升的共识在求实创新中凝聚,让发展的要素活跃涌流,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使求实创新成为加速经济转型、助推产业升级的强大引擎。  
    ——坚持把转型提升作为第一要务。既要推进科学示范引领,筑牢“好”的基础;又要牢牢抓住“快”这个根本,做到加快发展不松劲、不动摇、不懈怠。在持续快速发展中推进转型提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态势、好的趋势、好的气势。  
    ——坚持把富民强市作为第一追求。坚持发展的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改革发展的成果“到群众中去”。既坚持加快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为改善民生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撑;又坚持富民优先,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民生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把构建和谐作为第一责任。适应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公共需求增长的新形势,以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健全完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和谐社会共建共享。  
      
    三、2012年政府工作建议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肩负着“科学示范引领,持续转型提升,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的历史使命,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新期待。根据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9%;财政收入增长13%;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焦作市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经济结构新格局,在转型升级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以调结构、抓转型、促发展统揽全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产业层次水平,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  
    强势推进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工作机制,加快现代煤化工、超威三期、广东兴发高档铝型材和幕墙门窗、金隅水泥、河南启瑞、河南汇森、永威防火芯纸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力争100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00亿元。健全项目建设推进和评价考核机制,推进思可达聚光光伏、山西纳克物理法多晶硅、龙翔环保包装、北京申安LED、超威四期等项目进展,力争新开工重点项目100个。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以争创“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为契机,储备包装200个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新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扶持盘子。  
    快速提升产业层次。新能源产业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目标,重点推进聚光光伏和物理法多晶硅等项目合作,占领光伏产业的制高点,形成完备产业链条。光电信息产业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加快专业园区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和档次。铝及铝深加工产业围绕打造全省重要的电解铝深加工基地目标,加快沁澳公司与发电企业合作,推进绿色冶金工业实验基地和兴发省级铝加工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实现产品结构由初级原料为主向精深产品为主转型。化工产业围绕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氯碱化工和知名的氯氟化工精深加工基地目标,推进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产业围绕打造全球最大的储能及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基地目标,提高工艺水平,引进配套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造纸装备及造纸产业围绕打造中国造纸装备制造基地和发展中部知名的包装产业园目标,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复合材料产业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玻璃钢生产研发基地目标,引导企业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方面迈进,促进产业扩张提质。  
    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大力扶持以思可达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以超威公司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示范园、以盈硕LED为龙头的光电信息产业园和以昊华化工为龙头的氯碱化工产业园,形成发展的稳固支撑和动力支撑。支持沁澳铝业、广东兴发、永威集团、崇义轻工等重点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3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5家,超30亿元企业1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培育自主品牌,打造全国名牌。推进中科院老专家工作站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开展“百名院士专家进沁阳”活动,联合实施技术开发,为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平台。加快尚宇、思可达、安瑞冶金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沁南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鼓励尚宇、永威安防等设立域外研发中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文化旅游上档升级。深入挖掘神农文化、名人文化等优质文化资源,加大黑陶、澄泥砚等传统文化产品开发力度,壮大沁阳特色文化产业。强化文化招商,加快檀溪堂文化产业园、怀梆文化产业园等十大文化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筹办朱载堉国际音乐文化节,打造中国“音乐之城”。加快神农山资源整合,贯通神农山到黄花岭、黄花岭至逍遥河路线,开通神女峡、龙子门、大峡谷等新游线,开发静应湖、仙神河漂流、云阳河水上娱乐项目,形成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多日游5A级大景区。加大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加大丹河景区娱乐、度假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精品休闲旅游胜地。推动旅游业由门票收入型向综合消费型转变。商贸物流培育特色。加快亿万国际饭店、联盟大酒店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用。推进怀府路周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心商务区,完善城区专业市场服务功能,打造现代商业体系。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供销合作社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不断扩大农家店和连锁店销售覆盖范围。加快沁北产业集聚区、沁南产业园区、兰煜煤炭超市、交通运输、农产品等五大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管理发布中心,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整合规范煤炭物流市场,打造豫西北煤炭物流集散基地。新兴服务蓬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和托幼养老等社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形成层次广、功能全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以中心城市建设为核心,以中心镇为节点,以新型化农村社区为支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互促共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整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原名市。  
    强化规划引导监管。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供热、绿地等各类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规划审批委员会职能,严格规划审批,确保城乡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加强规划管理,严肃处理未批先建、擅自改变规划设计条件等行为,坚决查处私搭乱建现象,维护规划权威。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合理编制年度供地计划,科学实施城区功能分划,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开发,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舒适度。加快新区建设步伐,推进田园新城、和谐家园、水岸花园等社区建设,促进人口向新城区有序转移。推进“八路”工程建设,尽快建成通车。文化艺术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市委党校年底前竣工使用,开工建设体育中心,加快新一中配套工程、第三污水处理厂等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普罗旺世、玫瑰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区供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强弱电以及信息网络系统,构建现代化的中心城区骨干水网、电网、信息网。启动滨河公园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水系景观。以创建全国园林城市为载体,加强城区绿地和道路绿带建设,规划建设城西北千亩生态园,打造景色宜人的生态园林城市。改造提升公园游园档次,扩大公共活动空间。  
    培育特色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运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开展中心镇道路、供排水、绿化、环卫、住宅、市场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按照“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多方融资、分步实施”的原则,开工建设9个高标准新型农民社区,对进城农民在享受低保医保、入学入托、参军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扶持,鼓励和吸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移进城。开工建设冢沁路“二改一”工程和卫柿路沁博交界至廉坡大修工程,争取云崇路上档升级项目,做好云崇路沁河大桥前期可研等准备工作,完成农村公路建设24公里,完善城乡路网。提升乡镇承接城市辐射的能力和连接带动农村的能力。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深化环卫体制改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推动城市管理网络向街道、社区延伸,重点加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以及背街小巷等区域的卫生保洁和环境整治。加强市容市政管理,对城区主干道、背街小巷实行统一管理,严厉打击占道经营、乱设摊位等现象,实现城市管理全辐射、无盲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推行垃圾减量化处理做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培育农业发展新优势,在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大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向优质高效、精深加工转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深化粮食高产创建。强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田巩固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新建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1个,全市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分别保持在32万亩以上、26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万吨以上。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禾丰饲料、农产品批发市场、聚珍酒业怀药酒、德农良种科研繁育基地等项目建设,壮大以沁南6万亩优良种子园区、紫陵万亩果园、人和春天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龙泉养殖合作社4万头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十大种植示范园和五大标准化养殖基地,促进农牧业生产上档升级。新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3个,创建无公害基地及农产品3个。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再夺省“红旗渠精神杯”。深化林权配套改革,探索林权抵押等融资模式,加快森林城市、绿色乡镇创建步伐,完成平原廊道和四旁植树30万株、山区生态体系和生态廊道网络建设8200亩,建设绿色沁阳。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50家。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农民专业联合社建设新路径。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流转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玉米生产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示范区,农业机械化率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发挥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增加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民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参股经营,增加财产性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10500元,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  
    (四)提升对外开放新水平,在促进焦晋合作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促转型、促提升,高点谋划、深层运作,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全方位、多层次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高质量招商引资。抓住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和资本扩张的机遇,创新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机制,集中全市经济要素和人才向招商一线倾斜,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积极承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进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提高经济开放度和竞争力。结合十大产业转型升级,每个产业组确定3-5个重点项目,精心包装,倾力推介,专人负责,确保实效。加强与中国昊华、北京金隅、晋煤集团等已入驻500强企业沟通联系,在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合作。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年”活动,建立项目落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纳入考核奖惩体系,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尽快达产见效,确保到位焦作市外资金115亿元。  
    高水平搭建平台。按照“一区两园、北大南高”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抓住省政府“适时调整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的机遇,加快整合沁北、沁南两大园区融合互动,修编完善沁阳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推进环境友好、产城联动、质量管理标准化等示范集聚区创建工作,确保“一区两园”规划通过审批。推进沁工路、土窑路、紫金大道改造、公铁立交桥、污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十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聚区的承载力和带动力。加快检测检验、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和职工公寓、综合服务区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综合服务水平。加快22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建设,开工建设42个工业项目,以项目落地带动投资增长,力争产业集聚区项目投资超百亿,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  
    高层次推进沁晋合作。突出“引项目、融资金”两个重点,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扩张提升沁晋合作的规模与层次。发挥晋煤集团、煤销集团、纳克公司等在沁投资晋商的桥梁作用,吸引更多的晋商来沁投资兴业。促进晋煤和中电投强强联合,谋划包装50个以上沁晋合作项目,重点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与山西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合作,推动沁晋合作向更广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在促进焦晋合作上起示范带动作用。  
    (五)探索要素保障新途径,在转变方式和务实发展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更加注重领导方式转变,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创新的手段破解瓶颈制约,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走出一条独具沁阳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  
    破解用地瓶颈。积极探索人地挂钩、地票交易,推动用地指标向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漂移。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确保总量动态平衡。开展撤村并点和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分期分批对“一区两园”内村庄整体搬迁,实行用地连片开发。深化“三项整治”,开展未利用土地调查,重点清查已批未建、多批少用现象,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加快焦枝铁路下穿式立交桥建设,打通铁路南北通道,提高铁路以北5000亩荒坡地使用效率,为项目入园、企业上山提供用地保障。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原则上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能够进入标准化厂房的,不再单独供地。科学谋划、精心包装,力争更多项目跻身省市重点,争取更多用地指标。  
    深化资本运作。创新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力争融资突破40亿元。大力招行引资,力争交行、中信等商业银行在我市设立1家分支机构。组建金融超市,吸引市内外金融机构集中入驻经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争两家企业成功上市。做好企业集合债发行工作,力争融资1亿元。城投债券3亿元发行工作力争下半年有实质性进展。完成1家股权投资基金企业、2-3家基金管理企业和私募基金的引进、设立工作,争取中央及省级参股资金1亿元。培育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做强做大诚信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提升担保能力。继续加大争取力度,重点做好“百亿城乡建设筹资计划”后续贷款工作。完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健全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各类信用主体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  
    注重人才引进培育。大力开展“五百名硕士进沁阳”和“百名硕士进班子”活动,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沁发展。完善人才引进政策,聘请三至五名知名专家组建沁阳“发展智库”,鼓励各类高层次人才到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技术合作等活动。继续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造,提高技能水平。对企业员工、农民工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拓展环境容量。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项目建设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六)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在创造和谐发展环境上起示范引领作用  
    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切实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加快和谐幸福沁阳建设。  
    提高社会保障普惠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180元,推进规范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探索建立新型救助资金筹集投入机制,加强低收入和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各项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新农合、城镇医保、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同步结算。加快五保老人分散供养向集中供养转型,集中供养率不低于70%。推进军人接待站、老年公寓等项目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下半年投入使用。  
    扩大教育品牌影响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中小学校特色化建设成果,高招、中招成绩继续保持焦作领先位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新实验中学建成投用,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在城区规划筹建1所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8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开工建设永威国际职业学院,推进焦作工贸职业学院综合楼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做好城乡一体化中小学规划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争创河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  
    促进公共卫生一体化。巩固和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行监管,提升群众受益水平。加快人民医院新院病房楼工程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加速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推进人口计生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计生服务能力。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探索社会管理新路径。建立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库,在乡(镇)办事处全面建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在村街推行社会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坚持领导接访、干部下访等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城乡技防系统升级改造,提升治安防控水平,增强群众安全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保障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应急指挥救援队伍建设,健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沁阳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寄予更大期望,我们必须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提升政府创新力。深入学习“一文九论十八谈”,继续举办新怀商论坛等活动,加强经济、法律、金融等知识学习,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升创新的能力、提高创新的素质、培养创新的本领。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工作方式转变,用世界的眼光判断大势,战略的思维谋划发展,统筹的理念推进工作,准确把握工作重点、节奏和力度,以重点突破推动全局工作。必须抢抓机遇、创造机遇,善于化挑战为机遇,克难攻坚,积极作为。要敢于迈大步,勇于闯新路,采取超常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在推进沁阳“六个示范引领”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提升政府公信力。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件件有落实。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办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把为群众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把对人民的承诺抓在手上,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决不让任何一名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手中推诿,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在取信于民中增强公信,在践行承诺中塑造形象。  
    提升政府执行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做到大事面前敢担当,关键时刻有作为。认真践行“三具两基一抓手”,强化执行力,提高落实力,对做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出台的政策,坚决兑现,不打折扣。强化部门责任,加强部门协作,杜绝等待观望、矛盾上交。强化行政问责,坚决惩庸治懒,对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等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让任何一项工作因人为因素而延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决查处“中梗阻”问题,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为企业发展创优环境。  
    提升政府凝聚力。坚持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畅通群众团体社会监督渠道,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做到谋发展一盘棋、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个调,确保每项工作在推进落实中零障碍、快速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真诚倾听、虚心接纳各方面的意见,从人民群众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获取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着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制度,加强对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清廉的政风树形象、聚合力、促发展。  
    各位代表!历史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清形势、肩负使命,求实创新、克难攻坚,率先垂范、效率为先,公正廉明、和谐昌盛,以新的作风、新的形象、新的业绩,开创沁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局面,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沁阳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12年3月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