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0-01-01 来源:人大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6215日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市 长 陈敬如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5年及“十五”工作回顾

2005年,在焦作市委、市政府和沁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沁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发展思路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努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的总体要求,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集群经济和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完成103.1亿元,同比增长24.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预计达到21800元,高于焦作市平均水平53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

──工业生产再创新高。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4亿元,增长42.6%;实现利税总额26.3亿元,增长100.4%;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50.6%,提高27.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居焦作市六县(市)首位。当年净增8000万元,相当于1999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市政府在确保各项正常支出的前提下,安排8500万元用于各项社会事业,偿还政府累欠债务2400多万元。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外来投资项目152个,计划总投资达到96亿元,市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19亿元,增长60.1%。实际利用焦作市外境内资金和省外境内资金均居焦作市首位。外商直接投资1460万美元。争取到政策性项目162个,资金总额1亿多元。

──重点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史纪录。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18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50个,超亿元项目16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80.6亿元,已完成投资16.9亿元,增长34%。龙旺公司尿素、永威公司防火装饰板等82个重点项目已建成或部分建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亿元,增长82.7%。

──沁北工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被确定为焦作市级工业集聚区,集聚效应和“洼地”效应初步显现,投资25亿元的昊华化工工业园一期、投资6.5亿元的大型煤炭储运中心及水泥项目、投资1.2亿元的“双十”万吨酒精、投资8000万元的星博汽车配件等18个企业和项目已经入驻或即将入驻集聚区。

──经营城市取得历史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成功运作了14宗土地的挂牌出让,神农山大酒店、沁水湾高档社区等一批外来投资项目建成投运或开工建设,怀府广场、污水处理厂、政通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2005年开工的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6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25.6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70元,增长13.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4亿元,增长9.4%。

2005年各项目标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五”计划的全面实现,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跨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7.1%,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6倍。地方财政收入是2000年的3.04倍,年均增长29.7%。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2005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4.5亿元,增长34.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0.6亿元,增长12.5%;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2.2%,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2.9%、11.3%。工业经济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9亿元,是“九五”时期的1.5倍。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新修改建道路22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二级、村村通油路”的目标。中心城市面积扩展到15.9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行政管理体制、粮食流通体制、农村信用社、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等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010万美元,是2000年的2.3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0年的2.2倍和1.5倍。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7.2平方米和43.3平方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文化先进市、河南省卫生城市等称号,被确定为河南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和35个扩权县(市)之一。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去年和“十五”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采取政策优惠、挂牌保护、培育龙头、技术创新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向集群经济转变。造纸机械和玻璃钢等传统产业走出低谷,呈现出规模快速扩张、技术和人才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良好态势。2004年以来,全市新增造纸机械企业83家,玻璃钢企业55家。崇义轻工、葛村一机双双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五强,永威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防火装饰板生产企业。2005年,造纸机械和玻璃钢行业上缴税金分别增长35%和20%。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电动自行车、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蓬勃兴起,我市工业经济构成由原来的主要靠铝工业和四大传统产业为支撑,正在向行业门类多、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转变。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发展到9.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达到5万亩。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17家,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麦研面业、豫北黄牛交易市场被命名为焦作市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和规范化程度均居焦作市首位。水利建设连续11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规模养殖场(区)达到2500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7.3%。五年完成造林5.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8%,被授予“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单位”。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57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38.1%提高到46.1%。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新的产业优势。加大景区建设和开发力度,建成了一线天客运索道、神农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工程,神农山风景区由不知名的小景点,成长为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一身的著名景区,门票收入进入全省前列。焦百沁阳商厦、自由路商业步行街等一大批商场、市场和宾馆、酒店建成投运。交通运输、煤炭经销、物流业蓬勃发展。通讯、保险、社会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快速成长。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较2000年增长71%,成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将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57家企业成功改制,盘活存量资产5.2亿元,消化不良债务8.5亿元,2500余名职工实现了再就业,1800余名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财政综合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乡财市管等改革成效明显。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部免除乡统筹、村提留,提前一年免除农业税,全市农民累计减负增收1.02亿元。实施了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走在焦作市前列,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行政审批及审核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市、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方便了基层和群众办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获得省、市嘉奖,粮食购销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获得央行专项票据认购权,支持地方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卫生、教育、交通等领域改革顺利推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办法,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吸引200多家国内外客商来沁投资。高远轮毂、福瑞化工等一大批外来投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成龙集团、精英置业、福建宏盛等一批房地产公司来沁发展。中国铝业、昊华集团、晋煤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即将入驻我市。大唐电力、香港中国能源环保、北京国能等大企业、大集团相继来沁考察洽谈,一批投资超亿元、超10亿元的大项目成功签约或达成意向。积极实施多元化对外贸易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出口规模,94家企业取得进出口经营权,造纸设备、玻璃钢材料、皮革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三)坚持项目带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行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和项目定期通报制度,成立重大项目专项工作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五”期间,实施200万元以上项目305个,是“九五”的3.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6.7%。“十五”是我市项目建设最好、固定资产投资最多的时期。

(四)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修编、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有效遏止了私搭乱建现象。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严格依法出让土地,激活了土地市场,扭转了城市建设单靠财政投入、融资渠道狭窄的局面。成功运作了一大批外来投资项目,以投资1.7亿元的沁水湾高档社区、投资1.1亿元的书香莲郡高档住宅小区建设为标志,房地产业全面启动。投资5000万元的神农山大酒店、投资5000万元的自由路商业步行街、投资2000万元的隆发家具建材城、投资1500万元的花卉市场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投资4000万元的荣祥商埠大街、投资3600万元的怀府建材大世界、投资1200万元的杰克会所进展顺利。城市地下弱电管网建设走在了全省县(市)的前列。城区天然气利用工程顺利通气点火。完成了怀府广场、太行路排水及慢车道改造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7座公厕和17座垃圾中转站相继竣工,政通路、人和路、站前路等项目进展顺利。深入开展“四创”活动,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对全市主要道路照明设施进行了更新,新建完善游园、绿地24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19.1%。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制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壮大乡镇经济实力。2005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完成1.57亿元,增长72.3%,是2000年的4.3倍。13个乡(镇)办事处中,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达到9个。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济焦新高速公路沁阳段建成通车,完成了紫黄路、陶沁路、沁五路等工程,自筹资金完成了温邵路沁阳段改造工程。青神路、云崇路、沁西路等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69.1公里的“村村通”工程,通达115个行政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改造了一批镇区道路和广场;“万村千乡”工程进展顺利,建成了一批超市和乡村市场,被确定为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五)坚持执政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把为民、安民、富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扎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6万人,下岗再就业9727人,其中“4050”人员3393人。顺利实现了农村特困户救助向农村低保的转型,以劳动保险、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救灾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覆盖面更加广泛,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1.4万名城镇和农村低保对象按月享受救济,救助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积极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解决了3.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改造中低产田7万亩,2800人实现脱贫目标。投入资金1970万元,完成了112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开展“爱心一日捐”活动,确保了困难家庭学生按时就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参合率达到88%,超出省定标准38个百分点。

(六)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彻底扭转落后局面,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计生小康工程走在焦作市前列,计生优质服务跨上新台阶,实现了预期创优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富民工程,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沁阳一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上线率跃居焦作各县(市)第二位。职业中专对口高招成绩稳居焦作市第一名,被认定为河南省县级骨干职业教育中心。加快医疗救治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市疾病控制中心建成投用,崇义、柏香等四个中心卫生院完成改造。投资2500万元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市红十字会医院成为全国首家县级“中国红十字会医院”。全市三分之二的村(街)建成文化中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怀梆和唢呐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东明》剧目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五年共关闭、取缔污染严重的企业131家,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全国率先实行信访听证制度,完善了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市级领导定期接访,化解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广泛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景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顺利完成了第四、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荣获“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市)”称号。“四五”普法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政府依法行政和法制工作夺得焦作市第一名。深入开展“平安沁阳”创建活动,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加强执行力建设,行政效率明显提高,经济环境评价进入全省前十名。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夺得“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民族宗教、人事编制、广播电视、工商、质监、统计、审计、体育、人防、档案、史志、助残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沁阳发展的各级领导、老同志、驻沁部队、驻沁单位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增长与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的矛盾比较突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大个头的支柱企业;高科技项目偏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到宏观政策和市场竞争的冲击;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新沁阳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建设经济实力更强的新沁阳。通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筑以“一区一带两园”(沁北工业集聚区、机械制造产业带、电动车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十大产业(铝电、造纸机械、玻璃钢、造纸、皮革、化工、电动车、汽车零部件、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使我市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年均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98亿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争取80%的村(街)符合和谐新农村标准。形成自然风光旅游、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新格局,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培育一批辐射周边省市的商贸龙头企业和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日益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以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十一五”末总量较“十五”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累计达到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2010年达到8亿元,力争突破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新沁阳。通过五年的努力,全面实现“四创”目标,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完成工业路、南环路、西环路等道路建设,形成“八纵八横”的城市框架,城市辐射功能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建成商务中心、沁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综合体育中心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等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推进“一湖三河”改造,建设天鹅湖公园,实施护城河、小官河改造,把干河城区段建成城市景观河,打造“北方水城”。2010年,中心城区面积扩展到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超过20万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将西向建成“经济强镇”,西万建成“商贸重镇”,柏香、崇义建成“中州名镇”,其它乡镇形成各自特色。

──建设人民更加富裕的新沁阳。通过五年的努力,城乡居民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增收渠道更加广泛,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0%和33%,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4岁以上。

──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的新沁阳。通过五年的努力,各项社会事业均有较大发展,城乡居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和谐沁阳”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完成“一院三校”(市医院和一中新校区、二中实验分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更快发展。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建设完善的卫生服务和疫病防控体系。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一五”末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降低20%左右。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善城乡居民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沁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予审议。

三、2006年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今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提出的“站在新起点,描绘新蓝图,把握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着力做好“三农”工作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搞好规划,加大投入,抓好试点,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把发展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积极扶持麦研面业、华宝公司、港龙怀参宝等已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酒精、怀药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抓好沁南小麦种子、沿山优质林果、环城蔬菜瓜果等7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奶源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业。搞好动植物检测检验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防止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发生。组建农资连锁配送中心,新建改造100家农资店,构建完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务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智力、技能型转变。全年新增劳务输出1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人。

加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开展“和谐新农村”创建活动,选择建设试点,实行市直单位对口帮扶,加快创建进度。抓住中央对“三农”政策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为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力争完成100公里以上。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逍遥水库除险加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力争再夺省“红旗渠精神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生态林和经济林建设,进一步提高林木覆盖率。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强力整治村容村貌和乡村道路周边环境,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入户进度,搞好送戏曲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逐步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抓好在建和拟建项目的快速推进,扩张工业经济规模

坚持把“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方略,举全市之力、集全市智慧、聚内外资金,打一场项目建设的大战役。通过一批大项目的实施,培育打造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工业“航母”、超亿元的企业“舰队”。

着力抓好重大战略项目的实施。将投资25亿元的昊华化工工业园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集中精力搞好协调服务,争取年产20万吨PVC和2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7个项目早日开工。同时,抓住中铝集团扩张规模的机遇,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铝电集团尽快盘活启动,重振雄风。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投资12.6亿元的2×13.5万千瓦机组建设进度。争取投资8亿元的8万吨电解铅及车用蓄电池、投资6.5亿元的大型煤炭储运及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投资3亿元的秸秆发电、投资2亿元的无碳复写纸、投资1.2亿元的“双十”万吨酒精、投资1.2亿元的电动自行车总装等6个超亿元项目尽快开工。积极做好大唐电力、风力发电、镁合金、干法氟化铝和氢氧化铝等4个超亿元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签约实施。强力推进8万吨硝酸、中密度板、大型高速纸机、阿维菌素、高纯二氯硅烷、8万吨再生纸、玻璃钢窨井盖、彩玻生产线等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力争全部建成投产。

抓好项目库建设。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编制、开发、包装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投资项目,做好项目环评、可研、备案、核准等前期工作,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确保储备项目达到200个以上。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做好已改制企业后续工作,巩固改制成果。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新模式,聘请高素质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认真总结经验,创新招商方式,力求招商引资从工业、城建为主向一、二、三产全面招商转变,从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转变,从政府招商为主向政府、企业、全民招商转变。

改进招商方式。在继续实行以商招商、资源招商、重点区域招商等方式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招商规律,采取更加有效的招商方式。聘请发达地区知名人士担任经济发展顾问,开展委托招商。加强与在外创业人士的联系,鼓励吸引他们回乡投资兴业,积极为家乡招商引资。充分发挥企业的招商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合作。把工业招商与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招商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的新格局。

拓展招商领域。按照“向东覆盖沿海、向北跨越太行、向外延伸港台”的思路,扩大招商引资辐射范围。加强与福建、浙江、广东等地的联系合作,开展互访招商,建立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商基地。发挥与山西毗邻的优势,将我市建成晋商南下的桥头堡。发挥曹谨故里的优势,加强与福州台商会的联系合作,邀请台商来沁考察参观、洽谈投资。积极参加豫港经贸洽谈会。加强与中国昊化集团、中铝公司、晋煤集团的联谊合作。

构筑招商平台。一是抓好沁北工业集聚区建设。积极为18个已入驻企业搞好服务,力争13个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沁北开发投资公司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横三纵”的道路框架,实现“五通一平”,尽快把沁北工业集聚区打造成“辐射豫西北,连接豫晋两省,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机械为主”的工业基地。二是抓好机械制造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沁伏路沿线造纸机械企业规模优势,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同类型企业和新上项目向产业带集中,建设沁阳造纸设备城。三是抓好电动车产业园建设。着力抓好屹峰电源二期工程,争取年产30万辆电动自行车总装生产线尽快开工,加大充电器、电机等配套项目的招商力度,努力将沁阳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举办全国电动自行车发展战略研讨会,叫响沁阳电动自行车生产基地的品牌。四是抓好高新技术园建设。编制城东南高新技术园区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驻。通过“一区一带两园”建设,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由点状分布、道路经济向园区经济、块状经济转变。

(四)推进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龙头,壮大集群经济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科技发展基金,落实技术创新优惠政策,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鼓励造纸机械和玻璃钢龙头企业加强与国内著名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系合作,建立自主研发机构。鼓励中小企业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初步构建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为核心,中小企业实验室为骨干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由简单加工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造纸机械、玻璃钢等产业的竞争力。采取引进和企业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发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推进造纸、化工、制革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全面升级。选择福瑞公司、天益化工等成长性强、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做强做大。

培育行业龙头,增强群体优势。继续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在资金、土地等方面优先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为龙头企业搞好配套。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强行业监管,遏制恶性竞争。充分发挥沁阳总商会的作用,引导建立合作紧密、管理规范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努力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分工明确、共同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加强与国家造纸机械和玻璃钢行业协会的联系,积极承办全国性的行业年会或经贸洽谈会、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扩大造纸机械、玻璃钢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

按照“拓展空间、完善功能、改善环境、强化管理”的思路,积极建设新城区,完善改造老城区;改革投融资和城市管理体制,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完成建设投资10亿元。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完成覃怀路、怀府路向西延伸工程,做好沁园路、建设路、沁水路向南延伸的准备工作,促进城区向西、向南发展,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力。

加大经营城市力度。加快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城投公司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做好城市规划区内闲置低效土地的收储工作,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沁水湾高档社区和书香莲郡高档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原面粉厂住宅区等项目,城区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达到50%以上。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商务中心主体工程和政通路、人和路、站前路、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城区自来水供水管网,推进垃圾处理场、排污管网等工程建设。规划建设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和沁阳大剧院。加快城市水系改造步伐,完成干河城区段改造一期工程,启动规划护城河、小官河治理工程。

全面加强城市管理。明确办事处和城区村(街)管理职能,完善划区域、分层次管理体系。推进环卫、绿化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 高效规范的城市管理机制。严格规划审批,强化城区土地市场监管。以“四创”活动为载体,集中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改善市容市貌。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高城区绿化档次,力争达到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

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开工建设常付线一级公路工程,力争沁河特大桥早日动工。建设高速公路至太行路景观大道,美化入市口。抓好沁西路、西宋路等9条地方道路和“村村通”工程建设,完善城乡交通网络。规划启动汽车南站建设,组建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大力发展客货运市场。

(六)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和商贸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以打造神农文化山为载体,以宣传促销为突破口,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进沁阳旅游由省内外知名向国内外知名迈进。一是将发展的重点由基础设施建设向宣传促销转变。加强与主流媒体的联系,每月举办一个主题活动,展开强大的宣传促销攻势,迅速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二是努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做好明清一条街专项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挖掘整理神农文化、白松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名人文化,开发朱载堉纪念馆、博物馆等人文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精选怀梆戏曲、唢呐曲目,组织文艺团体到景区演出。抓好怀府饮食文化城、杰克会所等项目建设,增加特色餐饮和娱乐场所。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开发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三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编制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景点详细规划,加快云阳河蓄水、伏羲殿完善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仙庙景区、丹河峡谷风景区和神农山生态停车场、园林宾馆招商步伐。积极扶持发展相关产业,提高旅游综合收益。

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抓好建材大世界、汽车和造纸设备配件市场、中天商业区、商埠大街等专业市场、商场建设,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度任务。将商贸流通业与传统产业有机结合,围绕市场引企业,围绕产业建市场,形成新、特、专、优的市场群体。强化品牌经营意识,努力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适应层次化和个性化消费的新趋势,提高宾馆、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支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七)努力做好“三个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为新来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务。继续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招商项目制度,调整充实项目协调小组,从项目考察、洽谈到签约、建设、运营,提供全程服务,帮助客商办理各种手续证照,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健全“绿色通道”和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制度,所有审批环节一律实行限时办理,愈期不能完成的,追究承办单位的责任,努力使外来投资项目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开工建设、投产达效。

为入驻企业搞好跟踪服务。建立外来企业服务档案,每个企业确定一名科级干部负责联系,上门服务。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承诺,使投资者得到实惠。定期组织召开外来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外来客商生产经营和生活方面的困难。

对本市企业做到贴心服务。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激活内资。组织企业家到外地同行业大企业、大集团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建立市、乡两级企业服务网络,通过组织召开银企洽谈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邀请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等措施,努力为企业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让企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实行涉企检查审批和安静生产日制度,任何部门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到企业检查、收费。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把企业评议职能部门与明查暗访有机结合,加大“四乱”查处力度,一经查实,一般干部离职待岗,单位负责人降职使用。

(八)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启动总投资3.2亿元的“一院三校”整体搬迁和建设,力争三月份开工,改变教育卫生事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局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考上线率力争焦作市第一名,中小学教育努力跨入焦作市先进行列,确保职业中专成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巩固人口计生工作好基础,全面创新工作机制,叫响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的品牌,打造精品,培育亮点,为争创全省和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市打好基础。完成西向、西万等4所卫生院改造和柏香、崇义等5所卫生院医疗设备的配置,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围绕经济发展搞好科技服务,推进“百村千厂万民上网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严把环保审批关,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广泛采用节能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有较大幅度下降。加强基层人武部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就业培训体系、服务体系和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500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养老、医疗、失业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网络,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标准。加大各项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检查机制、隐患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落实到人。将加强日常监管和组织大检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及时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贯彻落实新《信访条例》,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认真抓好“五五”普法启动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沁阳”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当前,沁阳正处在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今年,我们将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开工建设。工作的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执政为民,打造服务政府。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一线工作法,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制度、联系基层单位和群众制度,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塑造政府机关“亲民、为民、富民、利民”的新形象。

坚持真抓实干,打造高效政府。强化“比学赶超”意识,倡导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把狠抓落实作为提高行政效能的中心环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评制度,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对重大部署和重要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定期督查通报,确保决定的事项一抓到底,督办的事项考核到人。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政策,认真兑现作出的每一项承诺,努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认真审核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完善政府运作机制,推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政务公开,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

坚持拒腐防变,打造廉洁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坚决改进会风、文风。带头厉行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廉洁自律制度,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强化审计监督,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形成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各位代表,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十五”,我们万众一心、成就辉煌;展望“十一五”,我们信心倍增、激情满怀!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沁阳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为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