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10-01-01 来源:人大办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5年2月28日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奋力拼搏,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增长强劲稳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为十年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2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6.2亿元,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4亿元,增长12.2%。经济总量稳居焦作首位,人均指标处于全省先进行列。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1家,总数达到150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5亿元,增长29%;实现利税12.6亿元,增长32.8%;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226.3,提高2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创五年来最好水平。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98个,总投资32.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87亿元;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718万美元,增长153.8 %,居焦作各县(市)区首位,占焦作市实际利用境外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亿元,增长49.2%。新上和续建项目167个,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43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41.3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3.3亿元,140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建成。项目个数、规模、投资总量、技术含量、建设速度均为近年来少有。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集群经济成长壮大。全市新增民营企业22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1495家,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57.1亿元,增长28.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5.4%提高到71.5%。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造纸机械和玻璃钢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上缴税金分别增长46%和29%。
——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7.2万吨,增长7.8%;夏秋粮平均单产分别达到470.3公斤和473公斤,增长7.3%和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1元,增长13.3%,增幅首次突破两位数。
——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在连续四年高增长的情况下,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158亿元,增长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479亿元,增长37.2%。
——改革改制迈出重要步伐。23家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成功改制。农村信用社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获得省政府奖励。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5亿元,增长14.9%,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最高水平。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举扭转被动局面。
这些成绩,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4年,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突破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市、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市等省级以上荣誉53个,被确定为河南省35个扩权县(市)之一。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制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形成了全民招商新格局。通过举办专场招商会、组团参加省市组织的招商活动、组建招商小分队蹲点招商等措施,建立了面向海内外的招商平台。深入开展“效能革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招商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项目建设进展顺利,60万吨钢铁一期工程、80万重箱格法超薄玻璃、150万只电动自行车蓄电池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形成。
(二)力促传统产业上档升级,集群经济初具规模。采取政策优惠、挂牌保护、重点扶持等措施,做大做强产业龙头。崇义轻工、葛村一机双双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五强。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升级换代步伐,四大传统产业新上和技改项目达到70个,传统产业整体装备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造纸机械行业新增企业43家,总数达到118家;玻璃钢行业新增企业28家,总数达到292家。以崇义轻工、葛村一机为龙头的造纸机械产业集群,以永威集团、宏昌公司为龙头的玻璃钢产业集群成长壮大。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三补一降”政策(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降低农业税税率),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被确定为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市;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达到17家。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紫陵、木楼等乡镇被评为焦作市特色农业乡镇。畜牧养殖业由粗放型、分散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平原绿化高级达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连续10年夺得“省红旗渠精神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输出劳务人员5600余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45万人,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1530元,增长9.4%。
(四)做大旅游商贸业,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狠抓精品景区创建,神农山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知名度迅速提升,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大幅增长,被命名为河南省“十佳山水景观”、“十大热点景区”。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增大型商场、专业超市5家,总数达10余家。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通讯等服务业也有了新的发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活力进一步显现。企业改制进度加快,化肥厂、锅炉厂、水泥厂等企业规范改制,发展活力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乡财市管”改革受到省、市财政部门的充分肯定。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前完成职工分流安置任务,获得省政府奖励140万元。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推进,完成增资扩股任务1.37亿元,清收不良贷款2690万元,在全省14家增资扩股超亿元的县市中,率先完成任务,争取国家票据补贴1.9亿元。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新增贷款1.38亿元,同比增长42%。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明显改观。九件实事进展顺利。怀府路和县东街等城区主干道改造工程、西气东输天然气利用工程支线建设顺利完工。焦百沁阳商厦建成开业。自由路商业步行街、时代广场、音乐喷泉广场绿化完善工程正在进行。疾病控制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基本建成。沁伏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云崇路、尚伏路和温邵路沁阳段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常付路沁阳段改造和青神路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审批,今年即将开工。同时,建设路改造、太行路排水、东环路排水等市政工程开工建设,完成了郑常路常平段大修、沁孟路改造、紫黄路续建等工程,济焦新高速公路沁阳段进展顺利。加强综合执法管理,私批乱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加大土地收储及出让力度,实现综合收益1066万元。扎实开展“双创”活动,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再次荣获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七)坚持统筹兼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289个,3076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11家民营企业共907名职工参加了劳动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机关事业养老金、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城镇低保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全年共为8878名困难居民、6179名农村特困人口发放保障金806.9万元。投入43.8 万元,为全市73户特困家庭新建房屋219间。抓好计划生育工作。15个乡所和297个村室达到甲级标准,彻底改变了全市计划生育硬件建设落后的局面。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管理,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得到焦作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博士后沁阳科技行等高规格的科技交流活动,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了平台。投入1040万元,对全市68所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在全省率先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教师津贴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永威学校和一中分校建成投用。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对21家违法排污企业实施了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9.6%,获得河南省生态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监管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排查消除了一大批安全隐患。
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人防、审计、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统计、史志、档案、助残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八)切实转变作风,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效能革命”,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出台市政府五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行政运行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公务人员依法处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建立重点工作督促推进机制,完善政务督查制度,使各项工作得到较好落实。全力创建“平安沁阳”,通过开展“五大查”和“千题销号”活动,消化解决各类问题和隐患906个;严打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对治安状况的满意率明显提高,获得河南省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国率先实行疑难案件听证评议会制度,这一作法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国家《信访条例》修订时采纳。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是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勇于奉献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沁阳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缺少成规模、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大个头企业较少,知名品牌不多;资源和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约束比较突出,开放型、科技型经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单位和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不高。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主要任务
2005年是我市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围绕“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沁阳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增速度、城市增亮点、旅游增形象、群众增收入”,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4‰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发展措施,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抓深入、抓具体、抓落实,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集聚外力加速发展
认真研究招商引资的内在规律,总结经验、巩固成果、创新方法、注重实效,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2005年,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12亿元,力争完成15亿元。
抓好以商招商。树立“经济发展,信用至上”的观念,凡是市委、市政府制订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凡是在协议中约定的优惠条款不折不扣兑现。完善招商引资长效机制,建立外来企业服务档案,为外来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促其扩大投资规模,积极回乡邀商,形成招商引资连锁效应。开展“十佳外来客商”评选活动,给予企业负责人相应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奖励。
瞄准重点区域招商。把香港、福建、广东和江浙等发达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区域,加强与泉州青企协、温州龙岗镇、福州台商会、广东长安镇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沁阳、投资沁阳。组团参加豫港经贸洽谈会,逐步把招商引资区域扩大到境外。
围绕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招商。加强与中国铝业公司、香港长江基建、英国联进等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合作交流,力争再促成一批大项目。加强与晋煤集团、香港裕兴国贸等公司的联系合作,积极推进大型煤炭储运中心、年产200万吨干法水泥、10万吨干法氟化铝和20万吨氢氧化铝、16万吨电解铅和汽车用蓄电池等重大项目的前期进度,加快10万吨PVC、5万吨镁合金等重点项目的引资合作步伐,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利用在外创业人士招商。通过在重点城市建立老乡联谊会、举办恳谈会等形式,加强与我市在外人士的沟通联系,调动他们为家乡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对回乡投资兴业人士,给予外来客商同等待遇,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开展“我为家乡做贡献”评选活动,对贡献大的回乡创业人士、在外人士,授予“沁阳经济发展功臣”称号,给予重奖。
(二)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备足经济发展后劲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76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着力抓好14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龙旺公司13万吨尿素项目,确保3月份建成投产。高远公司100万套电动自行车轮毂和50万套摩托车轮毂一期工程,确保5月份建成投产。电业综合公司110千伏输变电站,确保上半年建成投产。沁澳公司14万吨电解铝二期、电业综合公司220千伏输变电站等项目,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联进电业2×15.5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力争完成投资6亿元,一电厂技改力争完成2亿元。确保当年完成投资23.8亿元,5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加快沁北工业规划区的规划建设,力争6月份完成总体规划,开工“三通一平”,构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良好载体,吸引更多的企业、项目向工业规划区聚集。举办项目推介和银企洽谈会,为企业融资和筛选项目搭建平台。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我市资源、产业优势,筛选储备100个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加大项目建设服务协调力度。对重大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工作组,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按照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强化项目建设的跟踪督导,定期组织项目观摩会,交流经验,加压驱动,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三)狠抓工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形成技术先进、主导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工业结构体系,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提升传统产业。依托铝电集团,加快高远铝业公司轮毂、胜大铝业公司铝合金、恒信达公司铝合金棒、黄河合金公司铝镁合金等项目进度,拉长产业链条。依托崇义轻工、葛村一机,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造纸机械产业向高车速、宽幅面方向发展。挂靠化工院所,引进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推进玻璃钢产业向加工机械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发展高档包装纸、玻璃卡纸、不干胶纸、高档白纸,促进造纸行业向洁净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强与国内知名皮革企业的联系合作,发展皮革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带动皮革行业全面升级。
壮大集群经济。筛选10到15家骨干企业,在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重点扶持,促其做强做大。铝电集团年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龙旺化工、宏达钢铁、黄河碳素突破2亿元,崇义轻工、葛村一机、隆金铅业等骨干企业突破1.5亿元。围绕龙头企业,立足现有产业布局,聘请高层次的咨询机构和专业人才,编制传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落实优惠政策,培育紫陵、西向玻璃钢基地,葛村、王曲造纸机械基地,引导工业企业、新建项目和相关产业向基地聚集,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
扶持新兴产业。依托屹峰电源、高远铝业,引进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组装企业,培育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产业。不断提高超微细碳酸钙、毗咯烷酮的规模效益,加快高纯二氯硅烷、覆铜板等项目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龙旺、翔源、龙飞等企业加速发展,加快年产500吨骨素明胶、聚脂涤纶丝等项目建设进度,壮大化工产业。
(四)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坚持“放心、放开、放手”的方针,全面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冲破各种阻力和障碍,创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力促非公有制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着力打造环境品牌。继续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检查许可和“安静生产日”制度,加大“四乱”行为的查处力度,下决心解决“中梗阻”问题。开展千人评议职能部门活动,向社会公布评议结果。对连续两次排名全市后三位的单位负责人,由监察部门进行问责;连续三次排名后三位且社会反映强烈的单位,建议市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对负责人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效能革命重点监测企业的监督作用,支持企业抵制和举报“四乱”行为。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一流的环境品牌。
实施扶优扶强战略。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在用地指标、贷款担保、项目审批以及政策性资金争取上,对重点企业予以倾斜,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十强”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优秀企业予以重奖。研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重点搞好技术、信息、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提高资本运营能力,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扩张规模总量。
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本。大力宣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强市富民的重要作用,树立一批创业致富的好典型,形成全社会尊重创业、人人勇于创业的浓厚氛围。研究制订激活民间资本的政策措施,引导群众增强投资意识,把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投资,转化为股份。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拓宽投资领域,参与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参与城建、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与经营。
(五)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落实好各项支农政策,全部免除农业税,做好种粮直补、退耕还林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和优良种子补贴等工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支农贷款投放,为农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以小麦良种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新增3.1万亩,达到6.3万亩。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发展以肉牛、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增加农户养殖收入。巩固平原绿化高级达标成果,发展经济林和工业原料林,提高林果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紫陵林果、木楼食用菌、王召瓜菜和崇义桑蚕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增加效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争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增加2.2万亩,发展到6.2万亩。培育一批在焦作市乃至全省叫响的特色农业基地和产业亮点。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政策倾斜、搞好服务等措施,扶持壮大麦研面业、港龙公司、紫陵仙鸿等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农民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的中介作用,引领更多农户加入“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专业市场建设,扩大辐射范围,拓宽销售渠道。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对粮食主产区重点扶持的机遇,加大农业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力争使各级政策对农业的投资额较去年增长10%以上。抓好国家和省批复的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和饮水安全项目,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000亩,解决个别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再夺省“红旗渠精神杯”。更新推广各种大型、新型农机具,新增农业机械150台。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消雹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能力。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落实鼓励劳务输出的优惠政策,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务工技能,科学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力争实现劳务输出1万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8万人。认真解决农民工工资发放、劳动保护等实际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推进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向广度、深度延伸,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强力推进企业改制。按照因企制宜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确保年底前市属企业、乡村集体企业和局属企业改制基本到位。巩固改制成果,引导已改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步伐,完成国有粮食企业和非购销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商贸流通企业改制,医药公司、百货公司年底前改制到位。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科学分析税源结构,创新税收征管、评估和稽查机制,合理公平税赋。加强重点税源、主体税种、固定税源和零星税源、临时税源的征管,依法打击严重偷漏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深化“乡财市管”改革,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加快国库集中收付的硬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资金流向,严格支出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扩大政府采购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确保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达到中央银行的要求;深化内部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服务功能,使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支持各大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鼓励他们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稳妥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抓好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缓解城区就学压力;鼓励社会化办学,探索非义务教育机构改革发展新路子。稳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疾病预防控制和救助体系、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活力;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努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
(七)以“双创”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深入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活动,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发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作用,整合城市资源,打造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筛选包装城市建设、开发项目,广泛宣传推介,吸引外来客商、民间资本进入。加强城区土地市场管理,严格控制土地审批,高度垄断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促进城区地价升值。加大城区土地收储及出让力度,提高土地综合收益。
强力实施“836”民心工程。即八大城建工程:推进城区主要道路排水及护城河、小官河治理工程,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17座垃圾中转站和27座公厕新建完善工程,地下管网建设和弱电线路入地工程,原小铁路文化路至河内路段贯通硬化工程,城区电网改造工程,城市天然气输配管网工程,高档住宅区和综合住宅小区开发工程的建设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音乐喷泉广场和太行路配套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开展市容市貌、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和背街小巷集中整治活动,推进城区街道路灯改造和建筑物轮廓灯、射灯安装,改善城市面貌。六条道路建设工程:云崇路、尚伏路全线建成通车,温邵路沁阳段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沁宋路进度,常付路沁阳段改造、青神路全面开工。同时,沁河特大桥工程尽快立项,争取早日开工。神农山旅游汽车站和山王庄、紫陵、葛村的客运站建成投用。
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完成城区主要道路、入市口的详细规划。树立规划权威,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遏止私批乱占、私搭乱建等违反城市规划行为。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四个办事处城市建设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分层次、划区域管理的新机制,健全城市管理规章制度,加快绿化管护、环卫管理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将小城镇建设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体系,落实城市维护税返还政策,调动各建制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落实以奖代补政策,调动乡村两级建设地方道路的积极性,全年新改建乡村道路73公里。鼓励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增强小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能力。
(八)做大做强旅游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
围绕总量上规模、产业上层次、服务上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大力发展旅游业。出台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的意见,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指导、组织、管理,整合旅游发展资源,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努力构建大旅游格局。科学编制全市大旅游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神农山、丹河峡谷、二仙庙等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促进旅游开发建设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转变开发理念,推进景区企业化改革,对能够通过市场手段引资开发的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广泛吸引民间和外来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重点抓好一线天索道、三星级园林宾馆等项目建设,加快二仙庙景区、生态停车场、云峰山庄、丹河明清小山村等项目的引资建设步伐。抓住今年焦作市重点推介神农山的有利时机,开展有沁阳特色的宣传推介活动,做到每月有主题活动,重大节日有特色演出。同时,积极在国家和省、市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发展旅游相关产业,重点抓好闹汤驴肉系列产品、神农系列工艺品、四大怀药等旅游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扶持发展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搞活商贸流通业。加快自由路商业步行街、时代广场、世豪商厦等项目进度,积极运作欧亚商堡、中心市场、自由路商业步行街北段等商场、市场的引资开发,吸引知名品牌、大型商贸企业在我市设立专营店或连锁店。加快建材、汽车、日用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建设,引导各大商场、市场走特色经营之路,扩大辐射范围,促进商贸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九)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沁阳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沁阳。
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建设社区平台,强化就业培训和服务,开发就业岗位,全年新增就业人员3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000人,其中“4050”人员600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力争全市50强企业和福利企业全部参加社会保险,限额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参保率达到80%以上。继续做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村特困人口进行生活救助,健全城乡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加大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增加科技投入,鼓励发明创造,科技三项经费重点支持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市”。加强与高等院校的联系,积极引进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城区学校整体规划,加快一中新校、二中实验分校筹建步伐。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巩固硬件建设,突出日常管理,在宣传教育、计生户小康工程、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等方面创出特色亮点。抓好群众艺术馆和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人防、审计、广播电视、体育、统计、气象、助残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控新上污染项目。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狠抓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转型,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逐步走上环保型、洁净化生产之路。加快污水处理厂前期进度,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对全市矿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规划。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厉打击私采乱挖行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以第五届村委换届为契机,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深入开展“平安沁阳”创建活动,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认真研究新形势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和办法,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长效机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落实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施政水平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本质是执政为民,关键是提高行政能力。我们必须按照“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要求,从施政理念、施政方式、施政效率和施政执行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效能革命”,加强执行力建设,着力提高政府的施政能力和施政水平,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能力,打造全新政府形象。
坚持科学理政,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进一步改进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编制好“十一五”发展规划,增强政府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真正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到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上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
坚持民主施政,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立项调研、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建立市长电子信箱,广泛征集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定期通报政府重大工作动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与社会各界联系的渠道。
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团的作用,建立法律咨询制度,提高依法决策能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实现“四五”普法目标,进一步提高公民法制意识和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实行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
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搞好政风建设,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人民政府始终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使广大公务员永葆人民公仆本色。
以加强执行力建设为突破口,围绕提高行政效能、维护群众利益、优化发展环境等问题,巩固“效能革命”成果,把工作重心向基层站所延伸。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功夫精简会议、文件,压缩评比、考核项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抓细化、抓深入、抓具体、抓落实上,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雷厉风行,快捷高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切实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公务人员拒腐防变能力。继续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腐败。坚持“两个务必”,努力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厉行节约、勤俭行政。
各位代表,沁阳正处在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深知任务非常艰巨,责任十分重大。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力拼搏,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全面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沁阳而努力奋斗!